马斯克像是一个暴君一样:特斯拉的“被虐”
马斯克区块链
马斯克论坛-专业讲解马斯克赚钱生涯的官方论坛
admin
2022-04-03 05:46

经济观察网记者甘群芳,“城外人想冲进来,城里人想逃。” 《围城》中的这句经典台词,似乎很适合形容当前特斯拉对中国汽车人才流动的影响。这种冲击的影响,甚至在特斯拉经常举办的每一场招聘会上都清晰地体现出来。

“我每天都很害怕和害怕。” 离开公司近两年后,一位前特斯拉中国的中层仍然对这份工作心有余悸,“压力太大了”。

让特斯拉员工感到压力的不仅仅是工作量,还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传承下来的脾气暴躁的管理风格。“马斯克就像一个暴君,他必须报告。” 美媒称,马斯克的喜怒无常让员工感到崩溃。

特斯拉中国高层频繁的人事变动表明,尽管距离马斯克很远,但在特斯拉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感到高兴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高强度、充满危机的地方,人们还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个行列呢?在这样的明星公司被“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传说求职者会因为穿着马斯克不喜欢的蓝鞋而被拒绝。中国还会有类似的禁忌吗?

似乎有不止一个答案和真理。一位刚加入特斯拉上海公司的员工表示,“我带着梦想和热情进入特斯拉,但现在又急于离开。” 但另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在特斯拉工作让他充满了成就感。正如马斯克和特斯拉文化所宣传的那样,他觉得他的工作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影响。

尽管矛盾重重,但还是有更多的人想冲进来。11月,又一次特斯拉求职面试在上海举行。新一批来自中国各大汽车企业的“百万分之一”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IT精英或新手,以及应届毕业生,在上海举行。那些来到上海临港特斯拉工厂应聘的大学生们,渴望一张特斯拉的票,仿佛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出错的选择。

很难得到一票

出租车在张横路某路口右转,进入哥白尼路。这条路的两边,有李兵路和申阔路……这些以中外著名科学家命名的路都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有“中国硅谷”之称。沿着哥白尼路往南走,会经过上海浦东新区的人才市场,最近有一家来自“真正的”美国硅谷的公司经常在这里举办招聘会。

这家公司就是特斯拉,号称智能电动汽车的全球领导者。为今年1月7日开工的上海临港工厂频繁举办招聘会,力争让国内首款车型Model 3早日量产。2018年8月2日,“特斯拉招聘”微信公众号临港工厂招聘信息首次发布,阅读量达到8.2万。此后,已发布近50条招聘相关通知。

今年7月6日,特斯拉第三届招聘会在上海浦东新区人才市场举行。据媒体报道,现场面试官约有500人,队伍在招聘大厅外排起了长队。申请强度堪比上海公务员考试。. 记者走访的11月9日招聘会虽然没有往日那么热闹,但应聘者依然络绎不绝。招聘大厅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特斯拉的招聘视频,不同肤色的人对特斯拉热情洋溢,笑容满面,每次都以“”结尾。

“我们这次的招聘,既是一期工厂,也是二期工厂。” 现场的HR告诉记者。在距离招聘现场55公里的海边,特斯拉临港工厂一期刚刚完工,Model 3已经投产。虽然这些车型还没有交付给用户,但特斯拉已经开始建设二期工厂。

在只有几十平方米的招聘大厅里,特斯拉设置了11个面试室,包括总装车间、涂装车间、信息技术部三种类型。据了解,部分岗位的面试已安排在其他地点。“特斯拉招聘”公众号显示,本次招聘会招聘了冲压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9个部门53个岗位的人才。

HR拿着厚厚的一沓名单,一边打电话,一边在大厅里来回踱步,催促那些还没到的应聘者加快速度。“我们这次都是定向邀请,大会部和绘画部今年要面试30到40人,信息技术部也以人多着称。” 他告诉记者。

“简历通过率的数量实在是没法给出,特斯拉在中国一年能收到70万份简历。” HR看着手中的表格信息,头也不抬地告诉记者。据人力资源部介绍,能参加本次招聘会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才。

从记者接触到的现场应聘者来看,制造业岗位更喜欢有经验的人,而IT岗位相对较好。特斯拉2020年校园招聘信息显示,各岗位均有人员需求。

“四年前,我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特斯拉。三年前,几乎每个朋友都听说过特斯拉,而且这两年一定有朋友开过特斯拉。” 工作六年的推销员告诉记者。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已成为全球趋势。作为“造车梦想”的践行者,大名鼎鼎的特斯拉已经站在了汽车制造业梦想金字塔的新尖顶。

“今天来我们这里面试的很多候选人都来自全国各地。” HR表示,特斯拉会从其他公司高薪挖人,但是否提供高薪要看个人实力。“毕竟我们不缺想进来的人。” 他的语气中带着自豪。

逃离冬天

“失败了,(他们说)还有更合适的人选。” 面试十天后,陈元平静地告诉记者应聘特斯拉的结果。十天前的周末,他专程从北京到上海参加了这次特斯拉的采访。他上身穿着一件明亮的短款浅色羽绒服,下身是一件整洁的白衬衫,下身是浅蓝色牛仔裤。当他踏入招聘现场时,他看起来就像硅谷的精英。

对于陈元来说,特斯拉的邀请函曾经代表着希望。几个月前,他工作了十多年的北京现代开始裁员。一时间,公司里的人都慌了,一边感叹着这十多年前进的公司落到了这样的地步,一边祈祷着他不要出现在裁员名单上。

“我们公司今年计划裁员1000人,现在已经裁员了。虽然我不在名单上,但公司现在处于比较波动的阶段。” 陈元说道。早在裁员名单公布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然而马斯克简历,中国有几十家车企,他却只把简历投给了特斯拉,希望能成为生产车间的中层管理人员。

“特斯拉是个大平台,中国建的Giga()听起来很神秘,所以就想来看看。”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来特斯拉工作时,陈元给出了“范”的回答。其实很多年前,国内一家自主品牌的领先车企挖走了他,但他没有去。至于原因,陈元袁直言:“薪水比不上北京,那里有黑帮。”

中国制造成本较低,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特斯拉新的最佳选址。在与中国政府多次接触后,特斯拉在2018年获得了通关。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纯电动汽车项目协议,确定在上海独资建设超级工厂的开创性工作. 也是在那年7月,中国汽车的月销量开始下降,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2019年前三季度,市场下滑已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拉至中国所有行业的底部。除了陈元所在的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神龙汽车、长安福特等合资车企也纷纷宣布或陷入裁员减产传闻。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唯一的兴奋剂,直接吸引了众多传统车企流向以新车厂商为主导的新能源车企。虽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从今年7月开始持续下滑,但这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和陈元一样,在上海一家合资车企有十多年涂装经验的张毅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想换个环境看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不愿意去新能源车企。前几年风头正劲的新造车企,确实吸引了很多传统车企的人才,只是兴趣不大。

“蔚来已经裁员,不招人了。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都不是很好,说不定哪天又要火了。而且新能源车企一年卖一万台是不可能的。有利可图的。” 。” 刚结束采访的张毅告诉记者,他主要是把特斯拉看成是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想来这个平台积累经验。而且,发展了十多年的特斯拉也开始进入盈利阶段。今年第三季度,这家曾被诟病为全球唯一一家持续亏损、股价上涨的上市公司,宣布净利润达到1.5亿美元。

特斯拉在中国投产后的市场表现也受到业界的青睐,其对本土人才的需求及其带来的大量新工作岗位也被认为代表着无限的机会。

“Model 3产能提高后,一年卖30万台肯定没问题,工厂也肯定满负荷运转,未来可能会扩大,我说不定能拿到那个时候升职了,去别的平台,就等于给自己镀金。” 陈元毫不掩饰自己为事业镀金的目的。

奇幻冒险

即便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陈元还是抽空把面试前提前准备的厚厚一沓材料复习了一遍。但这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信心。特斯拉面试的风格是什么?你会问什么?这些都是面试官,包括陈元在内,心里都不知道的事情。

因为一个特立独行、工作狂、“暴君”管理层的创始人——马斯克,再加上互联网思维、科技狂人的聚集地、第一原则……这些对特斯拉的固有印象让对于很多应聘者来说,面试就像一场充满激情和探索的冒险。

但他们脑海中模拟的无数面试场景,最终似乎都没有出现。

“好吓人!” 陈元被HR领进了面试室,大约20分钟后出来。他走上前,不耐烦而激动地告诉记者,“我申请主管的职位,面试官会跟着我说我从奔驰雇了一个人担任更高的职位,工作了一个半月,并因为某项任务未完成而被解雇。”

面试时间不长。除了一些专业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来特斯拉”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应聘者提到的必答问题,特斯拉的面试官也会直接回答问题。谈到马斯克的工作作风和管理理念,他们寻找的是对特斯拉企业文化有深刻认同的员工。因为马斯克过去对特斯拉的管理已经证明,不认同特斯拉企业文化的人很可能会被解雇或自行离职。

“面试官直接跟我说,‘这就是这里的情况’,你能接受就来。” 面试官面对面的压力,还是让陈元退缩了。虽然他已经知道特斯拉的管理层:一位前同事成功跳槽到特斯拉,但没过多久就离开了,留下了“很乱”的评价。

“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多想,虽然可以给我30%的加薪,但风险可能远不止30%。在我这个年纪,如果换工作被炒了,我会找一个新的。这份工作并不容易。” 至于最后为什么没有被录取,陈元自嘲道:“我的简历没那么好。”

特斯拉的互联网属性也吸引了很多IT从业者应聘,但与记者联系的两位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的经历并不是很好。

“我没有向我介绍他们的公司,我是用英语来面试的,然后问了一些关于我专业的简单问题,只用了十多分钟,面试官没有告诉我工作时间和我想知道的推广渠道。清楚。” 刚从澳洲留学回来,刚从澳洲留学回来的高阳,带着失望的语气谈起自己的面试经历。

“以前,面试完之后,我有一种感觉是好是坏,但这次我惊呆了,我觉得这次我认识的不是很好。” 高阳继续抱怨。他理想的第一份工作是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或者B站这样的垂直互联网公司。特斯拉不是首选。

在IT领域工作了十多年的王先生也对面试给出了不太正面的评价,“我觉得他们问的东西很模糊,和我的职位无关,我参加了这么多面试,他们都不像他们这样问的很不专业。” 王总表示不在意工资高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特斯拉面试。

虽然改善和提升职业前景仍然是主要目的,但增加收入也是特斯拉候选人的主要诉求之一。由于大部分受访者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对目标薪酬有着明确的期望。“你拿平薪有什么打算?为了他们的理想?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张毅摊开双手问记者。陈元和张毅都表示不能接受同样的薪水,认为至少要涨30%。

“如果薪酬待遇不能满足我,临港那么远,特斯拉的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又不是正规的互联网公司,我为什么要来?” 刚毕业的高阳直言。下定决心去特斯拉,在薪水上肯定足以吸引他。“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据一位自称是特斯拉临港工厂员工的网友透露,特斯拉的薪酬基本是年薪+股权的结构,股权是吸引和留住员工的主要手段。

进乡不遵守风俗?

采访中,陈元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这种企业文化的看法。“它不像传统行业那样臃肿,也有它的好处,但对于个人来说,它缺乏一些保护。”

“除了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国内其他车企或合资车企都讲究和谐的传统,只要不犯错,就不会随意炒鱿鱼。你可以工作到退休。” 特斯拉“开口”马虎马斯克简历,陈元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在一些人眼里,至少说明陈元不认识真正的特斯拉,意思是“夜宫爱龙”。而这其实是大部分申请者的心理矛盾。

在特斯拉美国总部,马斯克在使用人才方面遵循首要原则已不是什么秘密。根据马斯克的传记《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历险记》,在特斯拉创立初期,他会亲自挖掘创意人才,但也会为了结果轻易炒掉一些老手。员工甚至高层管理人员。一位离开特斯拉在美国的员工曾这样形容马斯克:“在我看来,到目前为止,他最大的弱点是缺乏忠诚度或人性。为他工作的人就像一颗子弹,用完之后。被扔掉。”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马斯克解雇了为他工作了十多年的行政助理玛丽·贝丝·布朗,直接原因是布朗因为工作强度大而向他要求加薪。

显然,这种行为在前来采访的仰慕者心中不经意间被忽略了。这不难理解,因为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特斯拉都是创业激情和梦想的代表。在早期组建团队时,人们选择加入的主要原因甚至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对技术创新的热情,甚至是基于能源重塑和环保的社会责任感。这也让特斯拉在中国拥有了无数的粉丝。

然而,这些被马斯克传奇人生刺激的应试者却忽略了,特斯拉的“开拓”大多来自技术领域,落地于实际的汽车生产制造过程,尤其是汽车厂的流程管理。新手,由于材料供应商管理不善,其Model 3一再延期。但其企业文化和商业风格则更具争议性。

很难说这在中国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是否有所改善。“大部分领导和员工都来自传统车企,大家在带来工作经验的同时,也会带来各自主机厂的‘优良传统’。” 一位曾在知乎吐槽特斯拉的员工表示,在他看来,这些“好传统”包括放彩虹屁或者分享工作照片来展示工作成果……

这显然与公众认知中的美国企业文化相冲突,但现阶段,这两种文化在这家唯一一家外资独资车企中显然“合理”并存。不可否认,特斯拉上海工厂虽然是独资企业,但肯定会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但这种融合是否会和大众等合资车企成熟的中西模式一样、宝马、奔驰在中国?目前很难知道。

可以知道,在特斯拉中国工厂的磨合期,掌管三家公司的马斯克很难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的整合上,甚至是“本土化”上。操作系统和系统。候选人应该适合特斯拉,而不是特斯拉去适应候选人——这显然是这家全资车企的公开姿态。

“这是一个被围困的城市,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11月29日,一位自称是特斯拉临港工厂白领的网友在知乎发了一篇长文。他才刚进入特斯拉,却感慨万千。他认为《围城》中的这句话是表达自己工作经历的最好方式。

除了马斯克坚信“没有流程就是最好的流程”带来的管理混乱之外,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他难以忍受。时间工作”。“创新和高度自由都是幌子。”张华似乎对此充满了鄙夷。除了倒鸡汤,管理层直接施压“如果工作做得不好,做好离开的准备。”在他的理解中,特斯拉中国并没有经历过一波离开的浪潮,因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普遍低迷,员工手中的股权还没有到出售的时候。

但在旁人看来,这种让人难以接受的企业文化和操作系统,恰恰是特斯拉的强项。“当然压力很大,”一位特斯拉产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但他补充道,“但是很好!你可以看到你工作中的变化。没有特斯拉,也不会有那么多资金投身到汽车领域。”智能电动汽车。” 他的话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也是促使大多数应聘者投递简历的最初动力。

行走在特斯拉“围城”边缘的陈元,被拒绝后似乎没有情绪起伏,但内心难免失落。他告诉记者,虽然他害怕进入特斯拉的风险,但如果通过面试,他仍有很大的可能去。现在,他决定留在现在的位置。“没地方可去,看看明年的销售情况如何,如果没有起色,就得裁员一批。”